關於忠恕堂・曾氏武城


我先祖十四世祖智才公(西元1816年生)攜派下一家從芎林鄉秀湖村遷居竹東鎮下員山建基立業,且發揮祖先遺風、急公好義、處世和善、晴耕雨讀、勤儉奮鬥的美德,其後裔繁衍、派下五大房後裔人才濟濟、迄今人丁已達5百餘人(含已歿100餘人)、財丁兩旺而謂為望族。



我始祖-安公派下渡台後裔繁衍概況


安公—琛公—玉公—廷庄公—秀山公—心沂公—敦三公—德瑞公—習永公—有助公—文生公—遠波公生下二子,長曰元瑞、次曰元祿。元瑞公(西元1771年生)於西元1811年(元祿公跟隨)攜派下員遷居來台在新竹縣芎林鄉秀湖村開基為來台始祖(迄今已歷210年)、生四子(仁才、義才、禮才、智才),我先祖十四世祖智才公(西元1816年生)攜派下一家從芎林鄉秀湖村遷居竹東鎮下員山建基立業,且發揮祖先遺風、急公好義、處世和善、晴耕雨讀、勤儉奮鬥的美德,其後裔繁衍、派下五大房後裔人才濟濟、迄今人丁已達5百餘人(含已歿100餘人)、財丁兩旺而謂為望族。



開枝散葉


我先祖十四世祖智才公(西元1816年生)攜派下一家從芎林鄉秀湖村遷居竹東鎮下員山建基立業。



parallax background

ZENG-CLAN


SINCE 1811 族譜亦即家譜、自西周以來即已建立此傳統與風氣,中國向以家為社會之基本單位、也是個人人生發展之起點,因此、家祖在中國社會史上佔有關鍵的地位,重要性也往往高於個人之上、甚且高於國家之上(例如:歷代王朝總是以某姓氏為主導、且社會結構裡,家祖淵源與其族裔之社會地位與發展機會均息息相關),所以、國有歷史、家亦有歷史、自古皆然;現今已進入21世紀,在我們生活的台灣家庭中、除了原住民外,漢族之先祖均大多來自中國閩、粵等省分遷居來台,原本即有族譜傳家之習,藉以知(敬)祖及傳祖、亦提供教育後代以及建構人際網絡之基礎(含宗親情感上的聯繫等)。
我曾氏武城世系渡台第十三世祖元瑞公(元祿公跟隨)遷居來台在芎林鄉秀湖村開基迄今已歷210年,派下族裔繁衍根深葉茂、人丁旺盛,後由第十四世祖智才公攜派下一家從芎林秀湖遷居竹東鎮下員山開基落戶(曾氏忠恕祠堂)後、派下子孫仍不忘凝聚家族向心力、以各種形式力行緬懷、奉祀祖先、傳承祖德之使命,其間祖廳於民國5年創建,後因老舊、不敷使用下,於民國85年2月重建、同年11月落成啟用迄今,並由紹春宗親於民國88年手書編篡智才公開基後第一本族譜、彌足珍貴,囿於五大房派下員人丁旺盛、分散各地工作、生活、聯繫不易,而紙本族譜會因年久、人丁增加、無法即時登載,所幸、今日拜科技發達之賜、親族在無限擴散下,為求資料完整及方便性,故由董監事會發起並且在年度宗親代表大會上得到同意、對第二次族譜進行編(核)篡、並採數位化(雲端網路)製作,希望能克服空間上遠距阻隔及資料完整性(便於修、增訂),並提供族親間新的互動平台,正所謂往者已矣、來者可追也。 族譜是家族共同的生命歷程與回憶,其中的人可能隨時空遞嬗而消逝、但其存在之事實卻是不可磨滅,相信透過此次數位化方式編(修)篡族譜、不僅結合趨勢、更使未來世世代代人丁資料、以電腦及雲端帳號之管理下、可隨時呈現完整族譜內人資正確、並達環保節能之效。
財團法人新竹縣曾智才公祭祀公業・董事長 曾佳幹 謹識